01 February 2013

小五郎系列:舒特拉的奶粉名單



大陸人到香港買奶粉,買到足以威脅香港嬰兒生存的地步。數量不足是為其一,價格上升,基層不勝負荷,是為其二。於是有人提出:加價的是生產商,數量是奶粉供應商提供的,因此香港人買不到奶粉,或要買貴奶粉,應該指責供應商,不應怪罪大陸人。

怪不得之前有報紙說,每三個香港人,就有一個是精神病的。我當時還以為是危言聳聽。香港原來有很多人要求商人都有舒特拉的情操的。

經濟學最基礎常識告訴我們:當整體需求上升時,因應供給彈性,價格和數量會相應提高。而奶粉,供應彈性是屬於低的,因為原材料是奶,奶的生產是農業。農業,和香港的樓宇一樣,要增加供應數量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經濟學最基礎常識同時告訴我們,當需求上升,而供應彈性低時,價格自然會上升得較快,相應數量上升較少。

說供應商囤積抬價的人,是根本不理解基本商業運作。奶粉生產商如果要突然增加向香港的供應,首先就必須解決物流問題,短期突然增加貨運量,運輸成本是以倍數計的(情形就如三個月前預訂機票,和臨起飛前兩日買機票,票價相差多少,有買過機票的就應該會知道)。同時亦增加對原本供應商內部物流系統的負擔。而亦要考慮奶粉的生產短期是故定的,因為農場不可能突然增產,有亦只會是少量,但亦要考慮負荷問題,例如要母牛增產奶,就要考慮母牛的健康,還有加工機器的最高產量等等問題。所以所謂增加供應,基本上是利用庫存來解決,亦即生產商的庫存短缺風險會相應增加,短期而言很大機會是犧牲原本安排給其他地區的庫存量來應付,亦即會影響其他地區的穩定供應。成本上升,風險增加,供應商不是開善堂的,沒有利潤上升的誘因,誰會做這種蠢事﹖

更何況,於供應缺乏彈性的情況下,增加數量的空間不大,對奶粉商的利潤影響亦不大,亦即數量增加而引致的利潤,可能還不及因而增加的成本,亦即是說,如果供應商不增加供應,純利可能比增加供應更高。亦即供應商就算不增加供應,亦是合情合理之舉。現在供應商肯增加供應了,還要被五毛左膠們指為「抬價」﹖

而長期而言,奶粉的供求量是可以估算的,因為市場佔有率無緣無故不會大幅變化,而一般需求,可以透過當地人口增長來估算。奶粉供應商亦由此預算農場規模的變化等等。因此,奶粉價格上升,首要的原因,當然就是香港突然出現未乎預期的爆炸的需求,而此需求,是由於大陸人走私而引起的。長期而言,奶粉商亦不可能因為此爆炸性需求而大幅增加產量,原因是政策風險太高,這亦是基礎的商業常識。

那價格上升,為何不是怪罪走私的大陸人﹖為何不是怪罪縱容走私的共產黨﹖

更何況奶粉對香港嬰兒而言,是必需品,而香港奶粉對大陸人而言,是奢侈品。理由非常簡單,大陸人自己也心知肚明,大陸的奶粉需求,是必定不能單靠入口解決的,大陸的人口是香港的近二百倍,無論如何香港的供應量,不能滿足十三億大陸人的需求。因此,在大陸,很明顯香港奶粉是有錢人的享受。用香港的必需品來滿足大陸人的奢移需求,到香港自己的必要需求亦未能滿足的地步,有責任保護香港市民的香港政府,當然亦是責無旁貸。

這些其實只是常識,花幾十元買一本經濟學101就可以知道。

2 comments:

  1. 自2011年下半年起,全球奶品供應都呈過剩現象。三、四級奶品期貨價格連連下跌,奶品的環球供應根本就不成問題。再者,奶粉商亦早已承認有足夠存貨在港,但零售商卻無法獲得奶粉商供貨;然而同一時間,奶粉商又樂意直接向消費者以零售價供貨。而最重要的一點,是奶粉商透過是次通路重整,已從中獲利甚豐:一家奶粉商宣稱,在每天約有五百個直接訂單。假設每單只賣一罐,每罐賣二百元,一個月的銷售額己達三百萬。一般零售價與批發價差距約為三至五成,取下限算每月奶粉商利潤多了九十萬,尚未計訂購實際貴約40元。

    走私客固然一定要整頓。同樣地,奶粉商為錢而影響到本地媽媽,一樣不能放過。凡事都追究到「蝗禍」是很便宜方便的論證,但如果有人以「蝗禍」作為煙幕,背後進行商業操作,影響民生,也該把它揪出來。

    最後,如果可以的話,人家跟您的意見不同,不要把別人標籤為精神病、左膠、五毛。香港之可貴,在於人人都可以對不同事有不同見解,平常心去討論,對個人、對社會,裨益更多。謝謝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Anonymous2:52 PM

    "為顧及荷蘭的嬰兒,各超市、雜貨店及藥房紛紛推出限購政策,各種奶粉每人限購一罐,店員只要看到亞裔顧客,便上前解釋限購政策及詢問對方孩子的情況。但限購政策没有抑制奶粉缺貨的情況,各店舖裡便出示英荷雙語的限購告示,而荷蘭語告示比英語版本多了一句,「由於全荷蘭市場短缺,很遺憾開始緊急執行此限購政策。原因是出口中國的兒童食品暴增。」"

    荷蘭殷實商人自行搞限購, 因為要針對「蝗禍」.
    .
    吓吓以民族感情出發, 實在太澎湃.

    ReplyDelete